【雨湖诗韵】第119期:湘潭雨湖诗社同题雅韵《阳春三月》评分揭晓
- 活动专题
- 4天前
- 639热度
- 0评论


乙巳年同题雅韵《阳春三月》评分揭晓
湘潭雨湖诗社2025年第一期同题雅韵《阳春三月》由李卫东先生出题,特邀请刘可亮、李卫东、雍上漫先生三位评分,主评及点评为刘可亮先生。
本次活动收到参赛稿件48,入编48。担任本期同题雅韵活动的评委由诗社指定,严格实行匿名评分。
特别感谢评委先生们的辛勤劳动和诗友们踊跃投稿参与,使得诗社收获了更多的优美七律作品,期望更多的热爱诗词的朋友参与,一起携手前行。本次作品已录入公众号,以飨读者。
湘潭雨湖诗社

一.获等级奖名单:
一等奖:2名
乙巳春愈后延湖赏樱
陈劲
药烟初散早樱开,调缕绯红匀倦腮。
玉蕊凝眸春缱绻,晴波濯鬓影徘徊。
三千云锦苏新骨,十二阑干扫旧埃。
掬把飞花询蝶梦,掌心先有暗香来。
评:此作将病愈体悟与赏樱情境巧妙熔铸,以物象构筑生命哲学。用词精到,意象新颖。颈联有超拔之势,气势颇足。“掌心先有暗香来”以触觉捕获嗅觉,暗合“岩中花树”的心物之辩。
三月
毛鑫铭
昨夜东风呼暖日,朝花吮露草还青。
田头水响天催事,石上苔鲜鸟啄螟。
留守儿童追蝶舞,躬耕老叟叱牛停。
金霞万缕云烟下,一派生机入画屏。
评:此作主要是中间两联亮眼,颇见匠心,深得白乐天诗风。语言素朴,不失诗家语本色,却又能介入“人与社会”的境界,传递严肃思考。
二等奖:3名
春 晖
罗永忠
帘开曙色透芸光,药雾萦纡鬓已霜。
扶枕听潮三昼夜,银针渡厄九回肠。
冻苞初破琉璃盏,枯柏新抽碧玉妆。
且掬东风温掌上,春晖尽慰寸心伤。
评:选取药雾-银针-冻苞-枯柏-东风构成物候链,化为了颇有新意的诗家语。作者将自然的春晖和人生的春晖巧妙融合,表现出了突破生命困厄后的体悟。是难得的写自己、写生活之作。“且掬东风温掌上,春晖尽慰寸心伤”有金句之姿。
踏春
张伟新
郭外徜徉意未央,清江潋滟染春光。
杨枝披绿摇汀岸,樱蕊堆红覆垄冈。
霖雨行时滋幼弱,东风到处尽词章。
何须嗟叹冰霜冽,转眼溪山百卉香。
评:此诗是典型的七律章法布局,品之清雅。颔联以泼彩手法挥洒春色,绿红二色在江岸与垄冈间形成空间映照。颈联转虚入理,“东风到处尽词章”有名句之姿。首尾两句略偏直露。
游七星村赏樱花
李硕洪
数里芳尘引众前,高晴三月赏樱天。
红红灼灼溪桥径,攘攘熙熙游客肩。
泰到盛时忧谢落,否当极处渐升迁。
诗人识得山花语,收取清芬入锦笺。
评:整作用语清新可喜。颔联上句巧用叠词有新意。颈联有境界的突破,不过观点在“新、深、偏”等方面拓展有限,尚在读者常规心理预期之中。结句也精致,颇与题称。
三等奖:3名
阳春三月
刘菲
绵绵细雨伴轻雷,煦日争晖风作媒。
碧玉妆成千里秀,新篁挺出万杆材。
花开花谢莺声老,叶发叶疏霜鬓催。
谁道春光留不住,暂时珍惜莫徘徊。
评:此作的主要特点是寻常辞藻经巧手剪裁,调出新味。“煦日争晖风作媒”“新篁挺出万杆材”以及颈联两句都颇为耐品。“碧玉妆成”的化用缺乏创新。
野趣
王弘疆
天边日暖踱迢遥,烟柳春光石拱桥。
久雨愁怀伤雪鬓,晴游诗意涌心潮。
清欢未许斯人乐,野趣无须旧侣邀。
我若卜居仙岭外,蹒跚归去作渔樵。
评:整作语言清雅,意趣悠然,颇有隐逸之风。“踱迢遥”“晴游”“蹒跚归去”都颇费推敲之功。
阳春三月
齐云贵
桃月纸鸢仙境悬,青山印染贴花笺。
蝉鸣绿柳扶风丽,乐伴红颜傍水翩。
苔径晓晴飞蝶影,画桥春暖绕林烟。
人生臻至情高洁,不负诗心不负天。
评:作者善于观察,颈联“苔径晓晴飞蝶影,画桥春暖绕林烟”,既是一副画,又是一首诗,工整的巧对。尾联抒发个人感慨,人生需至臻至善。

二.获优秀奖名单:
1.三月村野吟
刘亚东
云绕青山草木荣,花溪漱石小桥横。
一池春水笼烟柳,三径芳林听雨声。
布谷催农时令晓,牯牛俯首野田耕。
闻香竹院新茶煮,寂静乡村灯火明。
2. 过昭山七星村
李宁路
村前兴叹画图新,十里樱花满目春。
绿树参差莺语合,红英烂漫蝶飞频。
谁能胜境忘千虑,我亦清欢寄一身。
最是今朝风日好,云携野趣梦归真。
3.阳春三月
周建平
三月阳春天放晴,桔洲水岸丽人行。
朱唇启处楚音韵,笑靥圆时湘女情。
杨柳扶风飞燕退,桃花含露玉环惊。
浑然不觉斜阳近,抖落蹒跚步履轻。
4.乙巳春游漫兴
谢紫云
拾韵些些尚有诗,豪情不亚少年时。
骋怀天地江流远,纵目云烟夕照迟。
金谷园中花欲语,上林苑里鸟棲枝。
春光如许借风力,鸢放长空逐梦驰。
5.阳春三月,乡村访友
李新民
柳眼初舒带雨毵,莺飞草长拥轻岚。
迎人油菜花盈目,抵掌朋侪酒半酣。
今日齐民窥要术,隔年晚橘有余甘。
还期秋稔摅襟抱,福耀门庭作剧谈。
6.阳春三月
成经满
春风中国乐声扬,翁妪翩翩入学堂。
喜鹊满枝传好语,桃花一树溢清香。
凝神听讲情尤切,茧指翻书味更长。
盛世芳馨聊自惜,求知应似少年郎。
7.阳春三月
陶纪勋
三月春光绿映晴,无边旷野暖风轻。
衔泥燕子筑新屋,散落杨花点翠萍。
老树频抽黄嫩叶,桃红竞秀小囡情。
蛙声迭脆农耕起,天趣悠扬百媚生。
8.春莺
李占文
春莺弄影舞参差,绰约凌波向日姿。
巧啭从来天有意,交流未必几何时。
书香彩笔争迎客,和气芳樽好赋诗。
山脉岭云窥艳色,杖头台阁谢繁枝。
9.三月天
沈萍
暖日融光三月天,桃枝绽蕊柳含烟。
风摇碧水千层浪,燕舞青山几处田。
岭上繁花添锦绣,林中啼鸟弄丝弦。
东君着意催芳讯,满目春光醉欲仙。

10.阳春三月漫兴
唐江初
青青柳色转时轮,漫步长堤四野新。
岭外云生催细雨,山前风过闹芳春。
欲描嫩绿先凝目,但喜嫣红更出神。
我羡流觞修禊雅,一川烟景映湘筠。
11.春分节过杨梅洲大桥
谭淑芳
金阳送暖过桥东,车水欢行啸远空。
长岸李桃花信早,清江鱼浪柳条葱。
缤纷郊野春铺绿,璀璨城乡路漫通。
今眺凭栏欣雅韵,杨梅洲上听清风。
12.阳春三月
胡思善
三月春分丽日妍,柳絲黄嫩始笼烟。
东風貼面轻轻撫,江水澄波細细牵。
节候雷声惊蛰夢,适时农事好耕田。
树头花蕊齐催发,觅偶斑鸠闹彻天!
13.题阳春三月
崔良琳
暮春故事溯从前,雅趣何缘代代传。
郢客高吟思白雪,江村寻醉识丘篇。
兰亭逸兴流觞韵,上巳和风拂柳绵。
最是物华歌不尽,惟馀烂漫满山川。
14.七星村赏樱有寄
赵自强
春阳送暖万樱开,倩影随心好剪裁。
山涧林间争艳放,桃畦杏苑竞先来。
绯红胭脂丛丛抹 ,粉嫩面腮处处骀。
旧貌无踪如逝水,新妆喜看七星台。
15. 阳春三月
任力辉
霏霏烟雨掩春晖,绽绿依依百卉堆。
云集京华豪气暖,弹穿南海迅雷摧。
长城内外鋪新稷,漠北沙尘现翠苔。
禹甸芳菲人尽醉,游仙乐此摘花回!
16.三月
田舜清
人间三月景清嘉,送暖东风入万家。
柳眼新开含翠意,桃腮半绽映朝霞。
檐前紫燕寻初垒,陌上青枝发嫩芽。
且趁晴光同揽胜,莫教春去负芳华。
17.阳春三月
刘炬
柳絮池塘绿米芽,雨肥红绽翠微赊。
风熏日丽苍穹阔,水秀山明故旧奢。
暖树早莺烟澹澹,春泥新燕喜丫丫。
闲寻胜景情无限,愿作尘怀似梦夸。
18.春逛菜市场
陈维昌
菜市春来画境优,不输郊外踏青游。
路边摊担追唐宋,架上牛羊誉美欧。
烟火气蒸餐饮店,风光客拥海鲜楼。
新时代里新生活,一样斑斓醉眼眸。

19.阳春三月七星村采风有寄
龚德江
三月春临草未闲,七星雨霁白云连。
溪边垂柳千丝绿,洲畔芳樱万朵燃。
蝶舞蜂飞戏嫩蕊,松萌笋破袅炊烟。
休言打卡无吟兴,诗韵如潮往复传 。
20.阳春三月
吴希彦
阳春三月踏青浓,学习参观作采风。
纪念馆前人拥挤,农家乐里客舒空。
凭栏远望千山翠,随雨飘濛万树红。
大好河山如此美,一天处处感恩中。
21. 阳春三月
张胜春
含瑞金蛇草郁葱,酥松好雨靓春中。
朝临琴键敲新曲,暮刻鹩哥赏落红。
案举齐眉茶代酒,笼开玉兔扇无风。
常怀禹甸复兴梦,遍种心香求大同。
22.阳春三月逛公园
李治民
轻风梳拂柳梢头,李映涟漪红润浮。
隔岸黄莺鸣早树,水中锦鲤乱清湫。
儿童兴满寻花比,青壮情浓牵手游。
我自赏心贪悦目,那边人正放歌喉。
23.阳春三月逛公园
李治民
轻风梳拂柳梢头,李映涟漪红润浮。
隔岸黄莺鸣早树,水中锦鲤乱清湫。
儿童兴满寻花比,青壮情浓牵手游。
我自赏心贪悦目,那边人正放歌喉。
24.阳春三月
谭志龙
有情风雨润瀛寰,万里神州换旧颜。
水秀峰回烟冉冉,桃红柳绿鸟关关。
晓阳抚背三春暖,皓月催詩五夜闲。
浩荡春潮多好景,明朝扶杖再登山!
25.游春
刘菊生
草长莺飞滿目春,寻诗览曲探时新。
万楼迎客摩天乐,髙塔邀朋游艇陈。
访古窑湾聊胜迹,观桥梅渚议朝绅。
江腾盛况孰描绘,帆卷波涛势万钧。
26.阳春三月
王润涛
鲜花绽放满园红,燕语呢喃述友情。
雨顺风調农赞美,犁耙备整待春耕。
蜜蜂蝴蝶山中舞,野鸭鸳鸯水面行。
喜鹊登枝扬瑞气,蛇年祈盼好收成。
27.阳春三月
石志明
连绵阴雨喜新晴,帘卷欢欣听鸟鸣。
白雾濛濛迷晓景,香风阵阵送春情。
田畴播种农人早,路上争时商客行。
事业须凭勤奋创,天公亦助物繁荣。

28.吟春
杨爱莲
寒意依然袭我身,应时蜂蝶绕松筠。
堪嗟溪畔摇风柳,亦赞阮囊追梦人。
老汉扶犁难迈步,壮丁赴广欲消贫。
无声万籁天将暮,又见长空月半轮。
29. 阳春三月
谢建平
和风绿岸清明至,最是阳春好景光。
油菜金黄镶地靓,桃花锦灿映天煌。
蜂飞蝶舞寻香蜜,蚁附莺啼弄色芳。
几片仙芽浮玉水,千般醉意引诗章。
30.湘潭科职院春季单招考试有寄
陈平均
三月东风犹解意,黉门帷启设单招。
驱轮数控驰环宇,开智神迷探秘枭。
淬炼匠心机运出,苦修商略贾旗摇。
谁言职教非雄志?击水抟鹏欲弄潮。
31.阳春三月
张正罗
清辉万里洒苍穹,蓬勃生机景色融。
河畔风吹迎柳绿,村边雨落哺花红。
莺啼翠岭频飞远,燕舞红楼乱入葱。
且看娇姿留倩影,不知身在画图中。
32.阳春三月
周干保
阳春三月韵悠长,柳绿桃红绽众芳。
燕舞莺啼歌盛世,风和日暖著华章。
田间蛙鼓催耕早,波里鱼嬉逐影忙。
万物昭苏天地畅,年年岁岁颂安昌 。
33. 七星村赏樱
陈晓东
半醉徜徉花海里,和风吻我异常亲。
枝凝奇艳香魂绕,树舞罗裙少女嗔。
三市明珠辉福地,四方游客涌良辰。
昔时僻壤新装换,铺展神州处处春。
34. 阳春三月晨露
崔金华
晨露东红上小村,苗儿迎我展清新。
有心采摘三株嫩,又恐沾衣一袖裙。
力土培平平正正,承诗竟似似纷纷。
三春美景无心赏,只向田间种菜群。
35.阳春三月
吴伯早
大地回春情意浓,田原草绿郁葱葱。
桃花红艳疏烟外,柳絮轻飘薄雾中。
婉啭黄莺鸣晓日,婆娑紫燕舞东风。
催耕喜遇及时雨,天道酬勤五谷丰。
36.游菊花塘公园
唐舜卿
休闲佳处菊花塘,名贯湘潭好地方。
满苑香樟高耸立,一溪流水细叮当。
游人坐爱亭台美,唱鸟和鸣韵味长。
春去嫩颜留满苑,引来看客赏经常。

三.工作人员作品
春海棠
陈志元
绛雪飘零玉作神,清姿元是蕊宫人。
含香带醉朦胧意,解语能诗窈窕春。
不与繁花争艳丽,超然浮世远嚣尘。
芳心一片随风寄,托付东君托付亲。
阳春三月
刘可亮
羲轮初转发晴暾,万象新喧造化门。
渊壑苏鳞窥斗柄,云霄惊羽射郊原。
几声燕雀归茅舍,百代江山属草根。
麦秀黍离生意也,无端文字扰乾坤。
阳春三月
李卫东
四季轮回我在前,阳和渐暖物华先。
山间布谷啼新曲,陌上农人理旧田。
处处生机催客兴,绵绵喜雨助花姸。
东君七彩妆三月,美景诗情一梦牵。
三月即景
雍上漫
熏风一夜醒江湖,桃靥梨涡争破朱。
翠叠重峦青欲滴,云裁双燕影相呼。
溪弦暗拨苔痕涨,野陌初匀草色酥。
且趁春光多几许,天涯勇闯莫踌蹰。

四.主评刘可亮老师综述:
我是诗坛新兵,此前评联较多,评诗却极少。不过我想,诸体固然格律不同,其评比终不离文学的一般价值观。考察作品之法度,殊途同归。
关于品诗,自钟嵘以降,无数名家各有其严谨套路。品读之余,鄙人也大约有一套说辞。
一、特色标准
作品在格律、表意,语法、逻辑等合格的基础上,比较其高低,终究要看有无特色,特色是否突出。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观点是否与众不同。观点是否“新、深、偏”。新,就是见人所不见,观点与别人完全不同;深,就是同一问题比别人看得更透彻;偏,就是所论非新鲜话题,观点与别人有交叉,但不拾人牙慧,有自身机杼。
2、角度是否与众不同。角度是否“小、准、奇”。小,就是从大范畴内的细微之点入手,忌大而泛之;准,就是所选之切入点,要准确抓住创作对象的特点,乃至灵魂;奇,就是切入的是绝大部分人都想不到的角度。
3、意境是否与众不同。意境是否“融、澄、旷”。融,就是文字所营造的意象调和、浑成一境;澄,就是清澈明净,画面唯美;旷,就是空而宽阔,流转无阻。
4、语言是否与众不同。语言是否“活、醇、绝”。活,生动而不呆板;醇,即味道足,耐品味,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绝,或呈精妙之状,或蕴出奇之意,或发醒世之谕,令人击节。
5、手法是否与众不同。手法是否“恰、巧、化”。手法包括对仗、修辞、巧对等方面的技巧运用。恰,即合乎作品实际表现需要,用得很得当;巧,即有令人叫好的锲合之处;化,即有机融入作品,呈自然之态,无斧凿之痕。
以上五个方面,不求处处与众不同,特色突出,但如果无一处有特色,则多为平庸之作。
其中,观点就是作者要展现出的看法或主张,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观点的特色”是作品特色的核心和灵魂。观点之杰出,是作品之杰出最有力的支撑。
本次“同题雅韵”《阳春三月》是一个比较偏大的题目,角度的切入很重要,“小、准、奇”当是切入之法。同时,期待其他方面的特色,尤其是期待承载作者独到观点的金句。
二、作品的境界
境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文学作品的境界有很多说法。此处也有一说。
诗歌的不同境界,皆能出佳句,出名作,本无高下之分,但也有层次之别。对作品“特色”进行判断的同时,可以辅助考察其所抵达的境界。
1、“人与文字”的境界。此境界多为何妨一下楼者所热衷的玩文字,实为辞藻所绑架。作品或有小聪明所得之巧妙,终究囿于书斋之内,文人之间的自我玩赏,属于文字游戏。
2、“人与自然”的境界。相偎山水,写景造境,虽得其巧,寓其情,享其趣,然与人间烟火保持一定距离。作品大抵是清茶一杯而已,非能致大用之辞也。
3、“人与社会”的境界。直面社会、人生,民间疾苦化笔底波澜,人间正道溢字里行间,为作用于心灵,有功于社会之文字。
4、“人与宇宙”的境界。超越社会物质形态,切入人性,人类的命运,人与宇宙的对话,抵达哲学层面,属不受时空约束之文字。
律诗的格律及起承转合的要求,颇费推敲之功。力所不逮者,多被动地陷入“人与文字”的境界。此境界非独“老干体”之弊,今人推崇的所谓“文学性”味道很浓的作品,乃至所谓的“性灵派”,亦有可能囿于此境界,而不知求突破,不过风花雪月而已。
为诗者,总要在某些方面突破“人与文字”的境界,有所沉淀和结晶,方能摆脱文字游戏和风花雪月。诗作的“诗眼”,或一些“金句”往往是因了境界的突破而来的。一首诗,往往因为穿越的境界层面比较丰富,而获得更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拓展空间,展现更丰富的意蕴。
编辑:李硕洪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雨湖诗韵